大施品牌策划,承诺无效退款

QQ和微信还不够,腾讯为何推出灯遇交友?

3979

1

1

腾讯终于把手伸进匿名社交了...

犹记得在年初社交版 "三英大战吕布" 中,前快播创始人王欣推出匿名社交软件 “马桶 MT”,可惜上线首日即被微信以可能涉黄、涉暴为由封杀。当时马化腾在朋友圈评价:"负能量的匿名社交是旗帜鲜明地反对",不过不到一年时间,打脸了。

腾讯近期悄悄上线了一款全新的匿名社交软件 "灯遇交友",主要功能是鼓励用户记录内心真实情感,和匿名人士进行聊天,简单来说,就是把微信、QQ邮箱已下线的漂流瓶功能单独拿出来放大使用

关注热点的朋友的朋友应该清楚,这已经是腾讯在短期内推出的第 7 款社交新产品了,前 6 款分别是:

灯遇交友

看到这里,很多都朋友都很困惑,腾讯已经手握 QQ 和微信两张社交王牌,为何还要给自己创造一帮竞争对手。

我们先来看下腾讯2019年Q3季度财报数据:微信及WeChat 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11.51亿,QQ的月活跃账户数为7.31亿,腾讯仍然是中国当之无愧的 "社交之王",但这并不意味着腾讯就是社交故事的终局,高处不胜寒,腾讯也时刻承受着内外环境的压力,连续推出多款社交软件,笔者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:

01. 人口红利到期,朝产品细分领域深耕

整个 2019,营销专家都在谈论 "人口红利" 即将到期,普通大众感知性可能不强,但腾讯的反应一定最敏感,中国总人口才 13.95 亿(2018 年数据),可微信的月活已达到 11.5 亿,已经快到中国网络用户数的天花板。

尽管 QQ 与微信已经可以算作是社交行业的天花板,但并不代表社交故事的终局,社交市场还是有着非常多细分领域的机会存在,而这可能是原本微信、QQ 所不具备的,或者说是它们触角所伸不到的地方

据《移动网民习惯变迁报告》显示:移动社交发生变迁,陌生人社交场景已形成,泛社交形态垂直发展,Soul 也曾对用户进行的调研,其中 90% 的用户希望通过社交应用扩大自己的交友圈,同时超过半数用户认为,微信和 QQ 已无法满足其社交需求。

所以接下来社交产品的大趋势是:从用户增量到用户存量,从用户存量到用户活跃量,市场上细分领域社交产品的需求会越来越强,面对微博和微信两座大山,其实不少社交产品绕道而行开辟小众市场,细分领域的深耕成为趋势。

如果腾讯还想维持其社交霸主的地位,就必须要考虑满足不同阶层用户,在不同场景下的社交需求,即多元化发展。正常来说,在保持熟人社交头部优势的同时,顺应时代需求补足短板,寻找新的突破口,编织一张巨大的社交产品网络才是最终目的。

从腾讯近期不断推出新的社交产品属性来看,腾讯正朝这方面持续发力。

同时,腾讯旗下的 QQ 已经 20 年了,微信也快 9 年了,它们的社交关系链、功能服务已经十分完善,QQ、微信作为拥有 10 多亿的月活用户的产品,牵一发而必动全身,在他们身上进行个性化的尝试,明显不可能,试错成本太高,搞不好会在满足1亿用户的同时,得罪了剩下10亿用户。

因此,腾讯必须推出新的社交产品,才有可能让它放手做出一些新尝试,但下一个社交爆破口在哪里?短视频、兴趣、语音、陌生人...谁也说不准。

02.死守社交霸主地位

腾讯已经有好几次在自己的优势主场被偷袭的惨痛经历了。

2005 年,欢聚时代推出主打游戏场景中的语音聊天软件 YY,并在在2012年成功上市,而游戏和社交恰恰是腾讯最擅长的;同年,陌陌以陌生人社交为突破口,借鉴微信 "附近的人" 这个功能,做到仅次于微信和 QQ 的中国第三大社交平台。

而最近一次偷袭成功的对手则是抖音,腾讯原本在 2015 年就推出了微视,但一直不温不火,相反,得益于 4G 时代的带来和腾讯的忽视,抖音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爆红崛起,达到了 "两微一抖" 的新高度

腾讯赶紧复活曾经的短视频产品 "微视" ,不敌;连续推出13款短视频app,仍不敌,最终只能无奈投资快手,但与抖音相比,无论是用户量、还是网络热度仍有不小差距。现在抖音稳定地坐上了短视频领域的头号交椅,并不断蚕食原本属于腾讯社交产品的时间,触及到腾讯命脉。

或许对腾讯来说,新推出新的社交产品成功与否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一定不要被竞争对手(阿里、字节跳动...)做成了,影响到自己的社交霸主地位。

不过仔细想想,除了 QQ 与微信,基于其它场景下的(泛)社交产品,当前腾讯好像没有一件能拿得出手,比如提到陌生人社交会首先想到陌陌,开放式社交会想到微博,短视频社交回想到抖音、快手...但很少会联想到腾讯。

产品运营

在其他社交场景下,腾讯非但没有占到优势,反倒持续受到挑战。

罗永浩推出 "子弹短信";王欣推出 "马桶MT";字节跳动推出了 "多闪"、"飞聊";微博推出了 "绿洲";阿里推出了 "千耳";百度推出了 “听筒”...

社交关系是腾讯的核心壁垒,腾讯绝对会不遗余力地捍卫自己的利益与尊严,仔细看看腾讯新推出的几款社交产品,都是面向不同领域、不同用户、不同场景的,严防死守,不让任何泛社交领域产生可能逆袭自己的对手,比如微博刚推出兴趣/话题社交软件 "绿洲" ,腾讯紧跟着就推出了相似度极高的软件 "有记"。

有人说这又是腾讯的赛马机制,笔者并不这样认为。

腾讯传统的 "赛马" 是用不同的团队做相似的项目,比拼细节,内部竞争,最终将公司的资源倾注到其中的胜者身上,而腾讯新推出几款社交软件,其面向用户、场景均不同,都承担着在各个领域狙击竞争对手的任务,将来一旦某个领域有变动,则将公司资源瞬间倾注过来,不给竞争对手丝毫机会。

这不是"赛马",每一条赛道都有可能成为完全不同的战场,每一匹马都可能成为战马。

03.庞大的年轻人市场

抛开主动革新和被动防御,仔细观察新款社交软件的用户属性,我们会发现几乎都是偏向年轻人的,前面提到了人口红利即将到期,但年轻人的市场可不一定,据腾讯 2019 Q3 财报:尽管QQ的月活跃账户数同比下滑8.9%,但年龄为21岁或以下用户的月活跃账户同比增长最快,使用时间最长。

提到90后、95后、00后、甚至10后的年轻人,他们天生具有叛逆性,永远追求新鲜刺激的社交理念,年轻人的社交观念里,通常不会去深究产品内涵,一个小小的产品创意就可能吸引一大批用户,而陌生人、视频美颜、语音直播、兴趣部落...等社交领域,都是最可能产生创意灵感的地方。

所以,拿 QQ 和微信作比较,他们更喜欢充满个性化、灵活性的QQ,而对成熟稳重、风格万年不变的微信不感冒,想想身边的同事、朋友都已经多年不用 QQ了,微信已经更新迭代到没有毛病了,但QQ仍有8亿左右月活用户,可见年轻人的社交市场还很庞大,关键是要有能让他们感到新鲜刺激的地方。

至于什么能让他们新鲜刺激,腾讯不清楚,竞争对手也不清楚,甚至年轻人本身也不清楚,所以腾讯也不得不在不同领域、不同场景推出多款产品尝试...

04.小结

今年年初,笔者就曾在《社交版的"三英战吕布",微信不会是社交的终局》文中预测过社交领域的发展和创新。

01.垂直细分领域的社交

02.内容/交互形式的更新

03.凭借 5 G 等新技术革新升级

04.基于兴趣理念的社交

05.社交产品国际化

现在看来,除产品国际化之外,其他几条方向,腾讯的新社交产品都有涉足

作者 | 浊水溪边,深圳乡野 | 职业培训 | 运营总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