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有15亿人口,不管老人小孩,只要是个正常人,就会有关于社交方面的需求。无可否认,社交不管是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,一定会是最有价值的商业版块。很多人也希望能够在社交领域分一杯羹,每一年的软件,都如雨后春笋般,遍地开花。在应用商店里随便搜索相关的软件,就会出现一大堆,数不胜数。
为什么那么多人在这个赛场上跑步,却跑不出第二个微信。那么多人中途退场,却还是有那么多人入场。这场没有销烟的社交之战,到底交战的应该是什么?
腾讯何以成为社交领域最大的商业王者,我们先从两款伴随我们成长的产品说起。
Part1 QQ:一种基于学生党的新社交方式
在微信还没有出现之前,大家普遍使用的都是QQ,最怀念那时候在QQ空间里,各种写心情说说,摘菜游戏,宠物精灵,及QQ秀等等。
其实QQ更多是基于陌生人的社交,QQ的普及一方面也得益于《第一次亲密接触》等网恋小说题材的流行。
通过QQ这种在线交友工具,与一个从未见面,在世界另一个地方的陌生人,展开一段匿名恋爱,最后从线上到线下,是一个多么美丽浪漫的故事。
基于2000那个时候的交流工具较少,且互联网不够发展。于是那时候的年轻人网上社交一般也是基于PC端的,比如天涯网,开心网,人人网等互联网平台社区。年轻人一般都是通过这种平台来连接用户,但使用平台对硬件设备的要求较高。那会很多家庭都还没有电脑,但是手机已经很多人都有了。
此时QQ刚好是个可以独立于PC端的聊天工具。它可以在手机上登陆使用,很多的老爷机也都可以挂个基本版的QQ。当然那时候的QQ很多功能,如QQ空间,QQ邮箱等,也是PC端才能登陆的。尽管如此,但也并不妨碍大家使用它聊天和加好友。
于是那时候的学生党,年轻人们,都非常热衷于这个软件,可基于地理位置,基于年龄 ,性别,等等进行筛选,四处加好友,像香港,台湾,北京,上海等那些原本离自己很远地方的人,都可以基于QQ结识到。它在一定程度上,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,让人们第一次体验到跨越地理位置的情感交流,让年轻人的交往方式更加简单有趣。
甚至很多女学生,成群结队的跑去网吧,只为了体验在QQ里与陌生人聊天的感觉。可以说,那时候的QQ,开启了一种年轻人之间的全新的社交方式。
Part2 微信:一种基于成年人的新社交方式
2012年当微信出现的时候,它的定位不再是陌生人之间的交往,而是熟人间的社交。
以前与熟人之间的联系方式,是短信,电话。而现在使用微信,不仅免费,还能视频,语音,甚至生活服务,娱乐消遣等各种服务都综合在里面,非常方便。对于成年人来说,比起有趣,方便更是第一位。
与QQ不同的是,微信开辟的是一种基于成年人的新社交方式。为什么在这里我说的是成年人,确实很多的00后都不怎么使用微信,还是使用QQ。
作为成年人的你会明显感觉到,你身边的人,只要关系好的,基本都会是你的微信好友。就算他已经是你的QQ好友了,你也应该再加一遍他的微信才行。
而如果他不是你的微信好友,那都只能说明,你们的关系还很一般。如果关系好,你们一定会从另一个软件中,转移到微信上。
为什么呢?因为微信是基于熟人的产品,其他软件则是基于陌生人。微信已经稳稳占据了熟人社交的这个品类了。
如果你们彼此不加微信,那你们就是陌生人。你们的关系没有进一步深化,加微信不仅是代表你们的关系从陌生人升级为朋友,更是一种出于对对方表示好感,有礼貌的行为。
可以说微信改变了成年人的社交方式,从传统的要电话,变成了要微信。你会发现,电话其实是一个维系成本很高的东西 ,因为一般情况下,打电话则意味着有事,有事则意味着要占用他人的时间或是打扰。
相反,微信则更灵活,有事没事,聊聊天,吹吹水,既联络了感情,又不会打扰到对方。而且彼此使用微信的成本都是很低的。
你可以选择回复或者不回复,你可以一边看电视一边回复。你也不必再为了找一个借口而给对方一通电话,而是可以随意的问对方一句:在吗?
可以说,微信的出现,解救了成年人的交流窘境。让每一个成年人,在社交上都更自由了。
Part3 我们的机会在哪里
回到当今的社会现状,QQ占据了未成年人的市场,微信占据了成年人的市场。那么我们的机会在哪里?
尽管社交的方式一直在变,以前是书信,后面是电话,短信,语音,视频。但不管方式怎么变,不变的本质是——人与人之间的连接。
人与人之间为什么要连接?
正如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所言。人的五种需求,从低到高分别是:生理需求、安全需求、社交需求、尊重需求、自我需求。当生理和安全被满足了之后,自然就会有交往需求。
而你要做的不是去挑战社交需求,而应该是去挑战其背后的需求。
社交需求背后的需求,才是我们应真正挖掘的对象。
这个背后的需求有多大,则意味我们的盘子有多大。
想要以一种创新型的方式,去颠覆一款QQ或微信,在如今的社交市场,几乎是不可能的。
社交的方式一直都在变,不管你今天做往来,明天闪聊,后天做XXX。如果你改变的只是一种聊天的方式,你希望能够以一种更新颖的方式,来替代微信,那基本是不可能的。
方式总会被替代,就算你的方式,一开始由于新颖有趣而吸引了大量用户入驻,但最后的结果 ,它只会成为微信的另一个宰割场。
因为一切优质的交往最后都会从陌生走向熟悉,而迎接熟悉的,则是代表熟人间社交的微信。
即使在很多聊天软件中,都将微信QQ等设置为敏感词汇,危险词汇,让用户在使用的时候发送不了,也接收不了。但是你始终无法阻止用户最终会走向微信的结局。
用户的熟人圈已经被绑定在微信那里了,他不可能特意去维护另一个APP,只为了经营几个新的熟人,这样对于成年人来说的成本太高了。
相反,如果不走向微信,则代表,这份关系,不值得深交,没有再继续维系的价值。
Part4
我们正确的做法是什么?
不是去研究如何用一种更新颖的方式来吸引用户入驻,不管是喜欢左划不喜欢右划,还是图片,语音,问答,这些形式都不重要。
重要的是,你要满足用户基于社交背后的那一个更刚需的需求。
比如,我的目的,实际是为了学习英文,学习演讲,学习摄影,为脱单,找对象,为了认识创业合伙人等等。
要基于用户社交背后的需求做产品,而不是基于社交本身来做产品。
例如:
//摄影//
你做一款摄影俱乐部的APP ,你圈定的是喜欢摄影的用户,不管你的方式怎么变,不变的是用户对摄影的兴趣爱好。
当用户想基于这个爱好展开社交时,可以在你这边得到最大的满足,那么你的产品对用户来说,就有了粘性。更多优质的用户会入驻,你的产品也有了更高的价值。
//婚恋//
那么多的互联网婚恋平台,有哪一个平台去统计了用户的配对成功率,真正通过平台认识到喜欢的人的多吗?
而平台里面的用户,有多少人是真正要找对象的,多少人是用虚假身份,打着找对象的幌子,实则骗财骗色的。
如果可以基于这个点,把用户的需求满足做到极致,认真审核每一个入驻平台的用户,每个人的身份都是真实可信,每个人都奔着相同的目地而来。
那么社会上,多少单身的适龄男女,都会来到你这里,还会担心产品不能存活吗?
写在最后
不要为了做社交而做社交,对于成年人来说,更是如此。没有人闲的无聊,去认识各种人。你要做的是去帮助成年人提高交往质量,拒绝无效交往。
做社交,不是要挑战微信,而是与微信并肩齐行,接受它的存在。
从用户的需求出发,思考用户为什么要社交背后的原因,这才是我们做这类产品的机会。
如何摆脱deadline的压迫?做好营销项目管理是关键
4839人阅读产品运营:2020微信公开课PRO的三个短思考
4734人阅读从零开始做教育行业的运营流程
8829人阅读任天堂的产品运营哲学
3897人阅读影响行业周期变革的要素(1):需求与政策
4598人阅读2020年,我的运营人成长报告
4477人阅读